您的位置:主页 > 蓝狮在线资讯 >

蓝狮在线资讯

有效识别范围窄?虹膜技术在智能锁领域有了新突破

  物联网、AI等高新科技的飞速发展,让智能家居掀起新的浪潮。智能锁经历了从钥匙开锁到密码解锁,再到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生物识别的技术变迁后,不断朝着更安全、更便捷、更智能的方向发展,从而成为智能家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前处于“无人区”的虹膜识别技术,也正在被“解锁”。

  4月17日,“乘风破浪 硬刚MAX”2023德施曼全球新品发布会举行。大会上,德施曼发布了包括虹膜识别技术在内的四大突破性技术和多款旗舰新品。

  虹膜识别目前一般应用在银行、政府安全部门等对安全识别有较高要求的领域,民用消费领域落地的场景不多。

  “虹膜技术之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未能运用在智能锁领域,主要有两大技术难点,一是有效识别范围窄,原有技术只能在离门20-30cm的狭窄范围才能有效识别;二是识别高度窄,对小孩或者身高太高的人群不容易识别。这让每天回家都要凑这个狭窄距离和高度的用户来说是巨大的使用不便。”德施曼总裁祝志凌解释说。

  祝志凌表示,德施曼通过光学镜头技术率先突破距离限制,将有效识别距离范围拉长到20-65cm,达到用户使用的最舒适的识别距离;同时,德施曼通过虹膜自追踪识别系统,追踪人脸,无论用户身高多少都能有效快速对焦,锁定并识别用户,实现镜头自动寻人。

  据悉,该技术已经率先通过了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的检测。随着该技术的发布,也标志着智能锁行业进入全新虹膜时代。

  除了虹膜识别技术,德施曼还发布了SHOTAX哨兵猫眼系统、微信音视频通话和AI语音注册技术。其中,SHOTAX哨兵猫眼系统通过低功耗技术,使得抓拍功耗仅为行业平均水平的1%,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拍摄;接入的微信音视频功能,实现了只要按门铃就能实时通过微信视频对讲,不会出现门锁消息呼叫漏接,消息被淹没的情况;AI语音注册技术,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快速识别自然语意,使得用户通过语音就能够轻松录入人脸、指纹、密码解锁方式,真正方便用户。

  现场,为了推动中国智能锁继续探索技术无人区,中国日用五金技术开发中心还携手德施曼正式揭牌成立了中国智能锁科技创新分中心。

  “未来德施曼将继续秉承‘用科技让生活更简单’的使命,通过技术创新,为用户带来更加安全、可靠、便捷、智能的产品,让每一个家庭都能享受到智能科技所带来的美好生活。”祝志凌说。(肖春芳)

  近年来各类科技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城市防涝及灾害救援,为我们撑起了一把防涝减灾的“保护伞”。

  办法想了一个又一个,实验做了一遍又一遍,张玉成和团队成员费尽了脑筋,但方案效果并不如人意。

  斗转星移,如今在权威机构公布的全球量子计算技术发明专利排行榜上,该公司已坐拥234件专利,排在量子计算行业国内第1、国际第6。

  或经年累月在野外奔波,或一身泥土在墓穴挖刨,或拿个刷子清理出土陶片……这是人们对考古工作者的印象。

  土壤的生物多样性非常重要,但土壤承受着来自农业集约化、气候变化、入侵物种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因此应加大保护力度。

  盐碱地是指“表层盐碱聚集,生长天然耐盐植物的土地”,是未利用土地,不包括已利用的盐碱化耕地、林地、草地等。

  作为我国核试验科学技术的创建者和领路人,程开甲建立发展了我国核爆炸理论,成为我国核试验总体设计、安全论证、测试诊断和效应研究的重要依据。

  宇宙如何从黑暗走向光明?暗物质是“冷”还是“温”?宇宙在最初的10亿年经历了什么?

  走进浙江省杭州市一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运用“以光为尺”的三维测量技术,可以将所有光扫描过的地方形成高精度的数字模型。无论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还是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都需要发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创新尖兵作用。

  脑电图传感器可测量沉浸式VR交互过程中大脑的电活动,并检查用户对暗示、压力源和其他外部力量的反应。

  超导体的特征之一是迈斯纳效应,当超导体放置在磁铁上方时,它会悬浮起来。

  棉花结铃期,正是棉农们忙活的时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的棉田里,却几乎看不到人。

  从网约车到共享单车,从出行导航到智能停放……信息技术正融入城市交通的每个角落、每一环节,不断满足公众多样化、差异化的出行需求。

  为规范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8日发布《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国家标准委与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国家能源局日前联合印发《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以下简称《指南》)。

  迈斯纳效应指的是超导体从一般状态相变至超导态的过程中对磁场的排斥现象,它可以用来判别物质是否具有超导性。

  ARJ21飞机总设计师陈勇接受记者采访,讲述让这架“梦想之翼”飞向高空的光辉历程。

  我们越发深刻地认识到,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

  加快战略性、前瞻性、颠覆性、基础性技术创新,在量子信息、太赫兹等世界前沿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颠覆性成果,全面提升自主创新和自主可控水平,在科技自立自强中展现新作为,这是中国航天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重大战略需求的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