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蓝狮在线资讯 >

蓝狮在线资讯

细说关于智能门锁六大风险正视行业发展问题

  近日,中消协发布了智能门锁的风险比对实验的结果,共列出指纹识别、密码逻辑安全、ID卡安全、牢固度、防破坏报警、防破坏能力等六项指标存在风险,特别是电子方面的安全风险更甚,我也接到了很多消费者和相关人士的提问,智能门锁到底安全吗?到底还能不能用?到底依照什么样的标准生产?以后还能不能购买了?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为了更好的让消费者对智能门锁真正的了解,就当前行业发展状况,及个人对产业发展的一些看法,以及产品等方面进行深度的解读,以期能给消费者、市场以购买的决策和信心的支撑,让消费者更加明明白白的消费。

  说句题外话,某几个省市以家电标准来搞的智能门锁的比较实验,简单就是乱弹琴,如果一家做锁的说依据锁的标准冰箱的门有开启风险,是不是很多人都会开怀大笑呢?同理,家电的标准来比较锁的性能,可以简单理解为鸡同鸭讲一样,根本就没有可比性,还要求企业召回,贻笑大方!这种事情极有可能是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相关机构做出来的这种非常不专业的事情。不过本次中消协等几个依据的是现行的国家标准,有强制性的、有推荐性的,还算是专业,但有一些事情仍然没有说的太清!

  共计六大指标被公布,其中前三项为非锁具强制性标准要求项目,后二项为GB21556-2008《锁具安全通用技术条件》强制性标准相关要求项目,因此前三项更类似于风险警示,而不能判定产品不合格,而后二项则是真正的对智能门锁产品的强制要求,如果是市场监管部门的话是可以作为判断产品是否合格的依据的。而最后一项应该是依据机械防盗锁的相关要求进行测试的。

  基于现行的技术、产品特点及市场情况,相信在2017年某些公司就公布过智能门锁的指纹识别的风险情况了,比如“桔子皮解锁事件”等一系列事件,究其根本,有两种情况容易被所谓的“桔子皮”解锁,第一种情况是被复制指纹,第二种为指纹算法问题。其中第一种,个人认为非产品原因,截止目前的技术现状,指纹被复制在指纹锁能够被打开的情况只有个人意愿、主动的去复制才有可能被打开,其它情况基本不会被打开,比如水杯上、指纹印迹等都不可能被完整复制从而打开智能门锁,这里涉及到复杂的技术原理,就不一一赘述了,所以此类情况一般最大的核心点是主动、意愿!另一种情况是算法的问题,是有一些无良的厂家,使用的低成本的算法,为了追求所谓的性价比,从而牺牲了安全性,导致了指纹锁的误识率偏高,从而容易被非法开启。

  解决建议:第一种容易,保护好自己指纹等生物特征的隐私,不要被完整的复制走自己的指纹,如果已经被完整复制的话,可以换一个不常用的手指,这就好比机械钥匙一样,当把钥匙借给别人的时候就有被配钥匙的风险,同时在使用指纹锁的过程当中,要注意指纹识读装置一定要保持清楚,注意防止异物,以免被有心人利用!

  这一点其实是一个数学性的问题,同时窃以为也是一个人性的问题,说他是数学性问题是因为任何的密码都是有逻辑性的,如何去设定,说他是人性的问题,是因为密码的的强度与密码的安全是成正比的,有的时候两者是无法兼顾的,所以讲这次的风险问题,更多的是从数学上来判断,而不是从人性角度来判断。逻辑的原理简单,(密码长度+虚位长度)/总密码数量,的对比情况,所以三者的逻辑平衡很重要,太多、太大都不好,平衡最重要,总之这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明白的。所以按照数学、逻辑、人性三者的统一来看,密码的安全保障是由企业及消费者共同的维护的。

  解决建议:消费者在使用智能门锁的过程中,不要设置简单密码,特别是4位密码或者按顺序排列的密码不要设置,尽量是6-8位无序密码,如果刚性记忆较好的话,可以考虑更长位数,同时也建议厂家,选择好平衡点,虚位密码不宜过长,够用就好。

  这个风险其实不仅仅是存在于智能门锁当中,相信各位在新闻当中听说最多的应该汽车的遥控被干扰或者楼下小广告讲的复制电梯卡的,这个目前仅仅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问题,看谁的加密和解密措施更加完善,新产品替代旧产品的过程。但同时,信息识别卡同样与机械钥匙的相似性更大,保护好钥匙是关键,如果信息识别卡保护得当的话,相信再容易复制也不一定能复制出来。同时目前主流的智能门锁厂家基本上都已经开始采用加密的信息识别卡使用,好处是安全性大大提升,缺点是再也无法在外面配卡了。

  解决建议:建议消费者,如果已经使用了信息识别卡作为开锁钥匙的话,要严重保护好自己的ID卡片,不要离开自己的身边,以防止被有心人复制,如果没使用的话,指纹、密码足够用,可以考虑暂时不要使用,如果真的必须使用的话,在购买锁的过程可以选择信息主识别卡为加密卡的!

  注:上述三种风险并不在国家锁具强制性标准、推荐性行业标准的要求范围内,因此不能依据上述三类风险判断智能门锁产品为不合格产品。

  从文章中依稀可以看到中消协是按照现行国家强制性标准的GB21556-2008中对电子门锁的相关条款进行检测的,而且依据的是高安全防护等级A级为依据的,仅有15款锁通过了高安全防护等级的A级的标准要求,但另外14款在普通安全防护等级上是否通过不得而知,因此不敢妄加判断,因为牢固度性能不像前三项是比对,在智能门锁暂无强制性要求,而牢固度是有强制性要求的。所以如果普通防护等级B级都无法通过的,产品一定不是好产品。而且这类的产品不用分析,直接可以判断出来,四个字:偷工减料!

  解决办法:一分价钱一分货,现在的比价系统如此强大,相信高价低质产品骗的机率不高,那么一分价钱一份货的理论非常成立,低于市场普遍 价格的产品不一定是坏产品,但坏产品的机率非常大,一定要小心小心 ,如果想放心一点,选择国内一线、二线主流的产品,一定没错的。

  这个。。。这个。。。。怎么说呢,基于行业的了解,一部分企业不了解国家强制性要求,同时在安全和使用的过程当中出现误报的情况非常多,因此考虑到使用体验,去掉了,但却忽略了其对安全的重要意义。另一部分是真正的为省那么几个钱。不过经过这一轮之后,相信不了解的一定会增加上去,想省成本的,别差那几个钱,加上吧!

  这个主要是针对应急开启锁芯的防破坏能力的,不过这个真心无法细说,因为工具千差万别,对技术的理解千差万别,如果是专业人士的话,任何一把锁,基本上不超过五分钟,如果是非专业人士的话,可能一天也不一定能找对地方。所以这个无法细说,只能凭每个人购买的过程中对产品的理解,从产品结构、外观、技术、工艺等诸多方面综合评判。

  解决建议:已经使用的消费者查找一下产品说明书,应该有产品合格报告,一般合格产品的防破坏能力都是过关的,当然如果购买的时候选择的价格太低的话,这个不好说了,为了省成本什么样的没有。即将购买的,可以看一下锁外壳的厚度,如果够厚的话,一般问题不大,同时国家一线、二线主流厂家的智能门锁在这方面也做足了功能,可以放心采购。

  结语:六大风险如同六记响锤一样重重的敲在了智能锁人的心上, 行业的高速发展带来的发展中的问题的是值得我们重视的,是时候抬头看路的时候了,高质量、重视市场、消费者述求发展已经成为了行业发展的大趋势,这不是某个行业、某个企业能够改变的,一定要顺势而为,低质、低价,靠量的扩张已经成为了过去时。

  同时,国家相关标准的特别是强制性的及格线标准的不完善也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惑,产品到底如何做才能符合要求,才能真正依法、合规的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在此呼吁一些有关部门,智能门锁的发展大势已成,制定相关国家标准迫在眉睫,只有适应发展的标准出台,才能让真正做好产品的企业能够安心、放心的用高质量的产品打动市场,打动消费者,让消费者用的放心!

  最后,消费者不必对智能门锁产品有任何的恐慌,国内一线、二线等主流品牌的智能没产品的质量水平还是过关的,还是负得起产品的责任的,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心仪的产品!